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> 医疗 >

走进大湾区:为什么更多香港患者愿意北上就医?

时间:2024-08-06 09:13 来源:未知作者:小柒

  “在深圳看病,简直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”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和,“港人北上”热不仅体现在旅游、消费等方面,医疗也成为一个重点领域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香港患者愿意北上就医,他们寻求的医疗服务这些年有什么变化?内地大湾区城市的医院又如何接纳来自港澳的患者?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近日在深圳走访相关医疗机构,了解目前港人北上就医的情况。

  来做手术的病人明显增多

  “以前有条件的内地居民肯定首选到香港去看病,现在反而来内地看病的香港居民更多了。”近些年尤其是通关之后,港人北上就医的数量不断上升。据《深圳特区报》报道,2023年,深圳共为境外人士提供诊疗服务77万人次,其中港澳人士64万人次。以具体几家医院为例,据香港“01”网此前报道,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每年服务港澳患者达2万多人次;香港《经济导报》报道称,罗湖区中医院(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)今年第一季度接纳来自香港的患者近5000人,医院接驳车直通莲塘口岸,为来深就医的香港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。深圳大学总医院执行院长巩鹏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采访时表示,作为一家2018年新开业的医院,该院服务的香港患者一年有近万人,且自通关后出现非常明显的增幅,能达到1.5到2倍。

  港人北上就医项目方面,这些年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。过去香港人到内地就医,主要是看五官科和检查类(如胃肠镜、核磁等大型检查),而现在深圳的医院明显感觉到,涉及多个科室的各类外科、肿瘤手术等都多了起来。与此同时,以往在内地就医的香港患者更多都有内地背景,如跨境家庭或移民到香港的“新香港人”,近年来更多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开始选择北上就医。巩鹏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不少香港本土居民会从朋友或熟人处了解内地医院的口碑。有趣的是,香港患者十分容易“被辨别出来”,“他们会非常严谨地打听检查、复查的时间,还有需要的流程,要算得很精准。因为和深圳本地人不同,他们从香港过来可能需要请假,准备好乘车等”。

  深圳有充足的医疗资源

 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了解到,现在有三类香港人可直接申请深圳的医疗保险:一是在深圳企业就职的港人,二是18岁至法定年龄退休之前,在深圳从事个体或灵活就业的港人,三是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,有深圳居住证的未就业港人。此外,如果在内地就学,也可按规定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基本医保。

  巩鹏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香港人愿意北上就医,主要有三个原因:一是便利,有些人甚至几步路就走过来了。二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背景下,两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相差不多。第三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内地看病效率高。他介绍称,在香港就医分为三种情况,第一类为急性,即大概需要在3至4周内马上处理的;第二类为亚急,患者就需要等待8周到几个月;第三类为慢症,平均等待时间为8个月到一年以上,有些甚至要等好几年。耳鼻喉科的息肉、眼部疾患、皮肤病等都会被归为慢症。一些肿瘤早期被定为慢症,但很可能在等待治疗的期间发展为晚期。

  港人北上就医越来越多,不免会有一些担忧的声音,“人多了,会不会挤占我们的公立医疗资源?”巩鹏表示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有这种危机感是人之常情。而医疗资源充足,也正是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相比北方内陆城市,在接纳港澳病人方面的优势。

  巩鹏还提到,深圳是全国“最年轻的城市”,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,它的平均年龄仅为32.5。“在这种情况下,城市居民的发病率较低,这是深圳医疗资源充足的基础。我们覆盖的人群中,80%是大学生,常见疾病也就是阑尾炎、皮肤病、过敏等。”他表示,从参保人群数量就可以看出,国家出台的政策已经考虑到了深圳具备接受港人北上就医的能力。

  加强国际化与人性化

  多年来,内地与香港医疗人员有非常频繁的交流往来,香港曾经是内地医院走向国际的窗口。巩鹏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说,过去内地医生只能通过投稿等方式参与国际会议的交流。“但现在,我们已成为一些国际组织的亚太分会成员,且能担任组织者,都是从香港开始。”“几位代表人物曾为内地医疗行业和国际之间架起桥梁。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刘允怡院士。刘院士被誉为肝脏研究方面的国际第一人。2000年初,刘允怡是最初进入内地进行学术交流的香港医生之一,后来我们的肝移植(技术)都是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学习。”

  如今内地医疗水平不断提升,和香港相比,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?巩鹏表示,在资历相当的情况下,内地医生实践能力更强一些,香港医生则在理论研究、学术交流方面更强。这是未来内地医疗界值得向香港学习的一个方面。“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是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一个典型。十多年来,这样的合作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要走向国际化,让内地先进的东西走出去。”他举例称,内地的“三甲医院评审”体系应加强与国外的互相认可,“需要建立统一标准,保证医疗的同质化,不能‘各唱各的’”。通过香港这个平台,内地医院在保证中国人就医习惯的情况下,也能够拿出国际认同的标准化流程。

  另一个可以学习的就是“人性化”。巩鹏提到,虽然在香港就医的预约制十分严格,但确实可以保证与病人的充分沟通。在内地门诊时,医生通常都会直奔主题——有什么问题,哪里不舒服,先去做个检查。“实际上,医生在问诊时需要和患者建立全面的沟通,才能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,是否有焦虑和担忧。”他认为,在硬件设施建立起来、医疗水平都有保证后,更多内在的服务还可以进一步提升。

更多新闻

上一篇:正式公布!事关医保

下一篇:国家医保局通报一心堂整改情况

相关新闻